大连海外华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揭榜挂帅,破解电子浆料“卡脖子”核心技术
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大连海外华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海外华昇”),创新引领中国电子浆料发展,勇担“国家基础再造揭榜挂帅项目”,成为国内首家量产高容高频集成电路用小粒径辊印电极材料的企业,填补了国内在芯片、集成电路以及高端电子元器件领域关键电极材料研发、制备技术的市场空白。获评“工信部重点产品一条龙产业示范企业”,解决了电子材料粒径尺寸及印刷方式量产瓶颈的难题,为加速我国芯片、集成电路以及高端电子元器件制造业国产化进程、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提供了核心材料的保障。
立志做难而正确的事
海外华昇董事长高珺在国际前沿科研机构做博士后工作时,专门从事电子浆料、电子陶瓷产业化技术的研发、制作。他立志做难而正确的事,联合几位业内一流人才回国创业。
高珺敏锐地觉察到,当时国内这个行业有一个很大问题——缺乏主材。当时,进口浆料的价格高得离谱。日本、韩国、美国都能做,为什么我们不去做?
2016年创业初期,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优秀的人才,但资金却成为最大的难题。在这一年半的时间里,他努力游说多家天使投资机构,希望获得融资支撑项目。
“虽然我对项目的成功充满信心,但投资者不免信心不足。为了抢抓机遇,自筹1200万,把房子家产做抵押,自己做自己的投资天使!”高珺坚定地选择了勇往直前。
海外华昇的原始团队中还有2个人提出要做兼职。高珺说:“不行,所有股东必须全职,我们必须一心一意地做事。”
历经五年的锤炼,海外华昇在电子浆料烧结收缩率、抗氧化性和金属粉料分散性三大关键技术难题上取得巨大突破,掌握了国际领先的制备高精度纳米级金属(铜、镍、银、金、钯)电子浆料的核心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实现进口替代,满足陶瓷电子元件等企业原材料国产化的迫切需求。海外华昇获得一个个为国家挑大梁,跻身国际前沿的“通行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国家博士后工作站”“国家级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科技部先进技术推广应用百城百园项目”等。
目前,海外华昇已获得知识产权共计100余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22项、实用新型17项、软件著作权35项,注册商标3项。公司的发明专利涵盖了多层陶瓷电容器用镍浆制作工艺及应用等多个领域,在行业内树立技术标杆,推动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促进电子浆料等相关产业向更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的升级转型。同时,也为相关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和合作机会,推动国家芯片、集成电路、高端电子元器件行业国产化进程。
海外华昇也是国内首家通过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IATF16949认证的电子浆料企业,并参与贱金属浆料“国标”制定,成为国产MLCC头部厂商辊印浆料的主要供应商。
立足国内拓展全球市场
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2025年中国电子浆料行业白皮书》显示,中国消耗全球60%的电子浆料,2024年市场规模达420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18%。然而,在高端MLCC领域,由于生产所需的核心主材电子浆料对其技术研发、生产工艺有着极高的要求,日韩等企业仍垄断90%以上份额,国产化率不足5%,进口替代空间巨大。
高珺介绍,全球生产电子浆料的主要是8家公司,日本3家、韩国1家、德国和美国各2家。电子浆料是电子元器件的第一大主材料。"没有好材料,想做出好产品是不可能的。浆料过去一直被外国人控制,我们难以拿到好的浆料。日本生产的优先供给日本使用,韩国生产的优先给韩国使用。定价权也在别人手里,进口浆料价格通常为国产的2-3倍,且存在断供风险。所以,国产化进程直接关系到产业链安全与产业升级的核心竞争力。”
海外华昇的崛起彻底改变电子浆料过度依赖进口,价格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海外华昇把同等品质的电子浆料价格降低了50%以上,为我国电子元器件企业的蓬勃发展撑起巨大空间。
“我们现在不仅实现了进口替代,也做出口,跟住友、杜邦等世界头部企业抢占国际市场。中国台湾浆料的用量比大陆还多,我们量产后前三家客户都是台湾的,今年订单量也大幅度提升。”高珺分析说,在全球15000吨的电子浆料需求中,国内大陆1000吨左右,台湾2000吨。“未来国内至少得占7000吨。现在我们的下游客户也在扩产、在升级,急需我们的产品扩产增量。”
经过长期的市场营销和开拓,海外华昇与海内外60余家电子元器件领先企业建立供货关系,多家验证通过并进行批量采购,其中不乏多家MLCC、LTCC、5G陶瓷滤波器等陶瓷电子元器件行业的龙头企业和上市公司。市场替代进程正在加速,随着电子元器件市场蓬勃发展,高端原材料的市场也随之突起,电子浆料未来的市场可达到千亿级。
以人才布局实现竞争超越
高珺认为,企业的发展要素是人才布局。只有好的人才,才能有新产品、新技术,才能领先。目前,海外华昇吸引了多名全职海外专家,他们都是行业里经验丰富的高手。“聘请他们的意义就是培养本土工程师。只有最好的老师悉心培育,才能培养出最好的人才。”
海外华昇核心成员包括来自日、韩、欧美等行业头部企业的技术专家,公司研发团队占比约三分之一。陆续成立了上海、无锡、嘉兴子公司和日本子公司等多家分支机构,拥有国际领先的电子浆料精益生产线。
高珺欣慰地说,自己培养的本土人才已经崭露头角,有的已经成为公司核心高管成员。未来的5-10年,海外华昇将以人才优势进入与国际头部企业竞争,甚至超越。
“高端浆料需要10年以上的技术沉淀,国产化本质是产业链生存能力的重构,而相应的人才匹配是成功的关键。海外华昇用7年时间完成了从技术突破到产业化落地的全链条验证。”高珺表示。在全球电子产业重构的关键时期,高端电子浆料作为支撑电子元器件、半导体等战略领域的底层材料,其技术迭代与产能扩张刻不容缓。海外华昇正在进一步扩建生产规模,提高自动化智能化制造能力,2025年总产能目标1000吨。
从全球角度看,海外华昇的异军突起,正在改变电子浆料市场以及电子产业的发展格局。从国内看,海外华昇独占鳌头的形势短期内难以改变。
既然电子浆料市场需求大,利润高,为何到目前为止国内也只有海外华昇一家量产?
高珺坦言,“不少创业的企业也想做这件事,但是基本上都没有实现。首先,因为研发和产品验证的成本很高、周期太长。这个行业,门槛就高,需要经过小试、中试、大试,一轮又一轮的实验数据来支撑验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拿到入门证就得好几年。企业能不能坚持住这几年?其次,生产出合格验证的浆料后,要想找到客户替代之前的供应商,还得两年。因为,客户已经用上我们的产品,想要换另一家,必须进行两年的可靠性验证,因为电子浆料是不能降级使用,随便更换。再者,即使通过了客户的可靠性验证,下游厂商也很难同意更换,因为电子浆料是主材,是确保产品质量长期稳定的关键,不像更换包装材料那么简单。”
由此也可以看出,海外华昇当年创业时付出了多大的勇气。
未来,海外华昇将以MLCC浆料领域建立的技术壁垒优势,实现向滤波器、半导体封装等领域延伸的战略布局。在光伏材料赛道,借助全自研的通用浆料技术平台,有效提升光伏电池片效率,为未来新型光伏技术路线的材料开发做好技术储备,通过材料端创新推动新能源技术革命,构建更具韧性的供应链体系,为全球清洁能源转型升级服务。

微信公众号